「小蘋果」會變成捷運關門的固定警示音樂嗎?!讓我們繼續看下去~~

台北捷運網建構得愈來愈完整,交通愈來愈複雜,
換乘不同路線的「轉乘站點」也增加了。
為了提醒乘客,不會因為太專注手機,或一時恍神,而錯過轉乘站,
車廂內開始出現兩種不同的警示聲響。
一般站點維持原音樂,
轉乘站點則會改成另一種聽起來比較緊急的聲音。
最近搭車時,
發現許多乘客常被這種新提示聲「驚」到,
趕緊四處張望月台上的站名,確認自己是不是應該要換車了。
「音樂響起-驚-張望-迷茫-想站起來,但又遲疑-確認-鬆口氣-繼續玩手機」
幾乎被驚到的乘客都是這樣的一連串循環動作。
這讓我想起,
首都新任文化局首長雀屏中選消息一出,都還未提出具體宏觀政策前,他便率先提出一件小事:「目前北捷關門警示聲太沒特色,未來希望能選出北捷的特色提示音樂,向東京、香港等城市看齊!」
當時可真是把我驚呆了!
尤其彼時「小蘋果」一曲正像魔音傳腦般到處傳唱,
一想到如果台北捷運最後選了類似音樂,
會讓人有多麼恍神)))))))))))))
這是一個到處充斥「旋律污染」的年代,
「小蘋果」一類單調旋律天天播,洗腦效應金的很可怕。金的!
可以想像「小蘋果」在捷運中永遠播下去的樣子嗎?
此時的我,突然對簡單啾啾啾的提示聲充滿眷戀。
生活真的是愈簡單愈好啊!尤其是在公共空間。
如此每個人才得以保留更多的「空白」,
由自己在心底、在耳機裡,選擇獨特的音樂來填滿空白。
不對自己的城市特色沒自信,刻意急於做一些「有特色」的事,
城市中的每個人獨特的、原生滋長的特質就會更凸顯,
如此才是真正油然而生的城市自信!
(讓我們一面聽,一面想像小蘋果在捷運播放的狀況)